首页 > 博友心得 > 我的非博物馆年票之暴走十三陵
我的非博物馆年票之暴走十三陵
 

作者:约瑟福

  我的非博物馆通票之2008年5月18日暴走十三陵
     虽然很多人都会自称去过十三陵,
     但是他们其实顶多是去过昭陵、定陵、长陵,
     其他十座陵墓都并不对外开放,
     大多数游客实际并无幸目睹,
     此次我在烈日下暴走估计超过20公里转遍了真正的“十三陵”,
     我是按照行走路线的顺序来贴的,
     这也是比较合理的转遍十三陵的路线。

  首先去的是思陵,
     思陵位于陵区西南隅的鹿马山(又名锦屏山或锦壁山)南麓,
     是明朝最后一帝崇祯帝朱由检及皇后周氏、皇贵妃田氏的合葬陵墓,
     据说如果和守墓人熟的话可以进门一观,
     我等无此荣幸。
     还没到思陵的路上,
     可以看到另外一座陵墓,
     为太监王承恩之墓。

  王承恩(?—1644年),明末宦官, 属太监曹化淳名下,官至司礼秉笔太监,深得崇祯信任,北京被围时提督北京兵马。

  崇祯十七年(1644年)三月十九日早上,崇祯帝朱由检由太监王承恩陪伴登上煤山(景山),吊死在山腰寿皇亭附近的歪斜的老槐树上。王承恩也吊死于旁边的海棠树上。中午,李自成进入皇宫,下令“献帝者赏万金,封伯爵。匿者灭族”。崇祯尸体在树上吊了三天,直至三月二十一日才被发现,被停放在东华门外,装入柳木棺内。李自成命令于四月四日埋葬崇祯。承恩后为清朝康熙皇帝所称颂,曾在思陵附近为王承恩竖碑立传。

  与刘瑾、魏忠贤相比,王承恩在一个朝代即将覆亡、几十万人“解甲”的时候能够护佑君主,不畏强敌,这表现了强烈的忠贞性格。于是他的死充满了悲壮的意义。电视剧《江山风雨情》王刚饰演王承恩则充分的展现了这个意义。偌大一个北京城、偌大一个皇宫只有白发飘飘的王承恩力护君王的一刻,谁还会想到他仅仅是一个年老的太监。

  忠贞自有忠贞的好处。

  满清打着“仰承天命,吊民伐罪”的旗号入主中原。清第一个皇帝顺治在为崇祯皇帝发丧的同时为王承恩修墓立碑。并将他葬在崇祯皇帝思陵门外,让他“守护”皇陵。

  走在去昭陵的路上,
  路上走过的都是重型载货卡车,
     从身边呼啸而过,
     颇有点让人害怕。

  昭陵在十三陵中位居第九,昭陵是明穆宗朱载垕和皇后李氏、徐氏、李氏四人的合葬墓,穆宗是世宗三子,生于嘉靖十六年(1637年),两岁时被封为裕王,嘉靖四十五年(1565年)即皇位,次年改元隆庆、庙号穆宗。

  穆宗临政之初期,大赦天下,赦免并启用被囚禁在狱中的户部主事海瑞等,并给予遭严嵩迫害的官员平反昭雪。 特别是为革除弊政,启用了张居正、徐阶、高拱等人,同入内阁。张居正提出一系列改革方案,但穆宗执政只有六年,“居正改革”只能推迟到万历年间实现。

  昭陵是是目前十三陵中第一座大规模复原修葺的陵园,也是目前这十三座明代帝陵中,体系、规制最完整的一座陵寝。修复工作很成功,完全复原了当年的完整建筑形态。当然自然是要收门票的,所以自然咱也就不进去了.

  定陵是明代第13个皇帝大名鼎鼎的神宗朱翊钧(万历帝)及孝端、孝靖两位皇后的合葬墓。


  朱翊钧(公元1563-1620年),穆宗朱载垕第三子,母李贵妃,1572年六月即位,时年十岁。在位48年(公元1572-1620年),是明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,58岁病死,葬定陵。庙号神宗,年号万历。


     万历帝年仅10岁时即已登基。御极之初,首辅大学士张居正辅政,推行改革措施,经济出现繁荣景象;中后期怠于朝政,终年不视朝,致使朝政日趋腐败。定陵早在万历帝生前就开始营建,万历十二年(公元1584年)开工,历时6年方完成,耗银八百万两。陵墓建成时皇帝只有28岁,直到1620年才正式启用,该陵墓整整闲置达30年之久。


  定陵为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首次主动发掘的帝陵,也是十三陵中国家唯一发掘过的陵墓。
  所以这里也是唯一有地宫可看的陵墓,
     不过数年前我就已经瞻仰过了,
     再无兴趣.

  下一站是康陵,
     去康陵的路很长,
     太阳很毒,
     风很大...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