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over_image

博物之旅 · 山东 | 陶拍艺术——齐文化博物馆

博睿中天 北京博物馆通票
2017年12月07日 13:15

图片

        齐鲁文化,文武两圣人的山东,文化底蕴深厚,博物馆藏品丰富,一直是博物馆爱好者青睐之地。2018年,北京博物馆通票将制定一条山东博物之旅的精品路线,是不是很期待呀图片

临淄的齐文化博物院是集齐文化博物馆、中国足球博物馆及其他民间博物馆等为一体。形成“园中建馆、馆中有园、开门见山、面山临湖、临淄而建”的建筑格局,成为一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交相辉映的文化聚落。

齐文化博物馆收藏中有一个特殊的类别——陶拍,将近400多件,各种不同形制的陶拍数量之多,令人大为惊叹。

图片

素面陶拍▲

陶拍是古代制作陶器的用具。北辛文化时期,制陶技术有了改进,由泥塑转变为泥条盘筑,器表留下了陶拍的纹饰痕迹。陶拍最早为素面、后出现纹样,其功用为拍打器,使陶器坯胎坚固。

图片

素面陶拍▲

素面陶拍陶面光洁,虽然没在陶器上留下纹饰,但在制陶业中是不可缺少的。拍面出现了加固的石块,拍出的痕迹留下了让人意想不到的美感。

图片

乳钉纹陶拍▲

最早出现在大汶口文化时期,该时期陶器上有堆塑装饰性的乳钉纹。

图片

乳钉纹陶拍▲

临淄地区出土乳钉纹陶拍,多在齐国故城东南,位于淄水西岸的龙贯村,从陶拍的陶质、陶色看,应为商周之物。到了秦汉时期,这种纹饰大量出现。

图片

菱形纹陶拍▲

菱形纹陶拍其纹样给人以庄严的感觉,拍面纹饰不仅可以修正陶器坯胎,而且起到装饰作用。

图片

菱形纹陶拍▲

有些陶器内部也常发现有菱形纹,说明陶工在制作陶器时,菱形纹陶拍起到内部支垫作用,这样加工出来的陶器不但美观,而且耐用。

图片

锥刺纹陶拍

锥刺纹陶拍多出于临淄齐国故城西、渑水两岸的制陶遗址周围,其拍扭较为简单,多为圆柱形。

图片

锥刺纹陶拍▲

拍面纹饰似用木条、圆管戳出,有的似用刻刀、竹刀雕刻而成。锥刺纹陶拍从龙山文化时期开始出现,至汉代仍然沿用。

图片

叶脉纹陶拍▲

古人制陶时常在地面铺设树叶放置陶坯,叶脉印在陶坯底部形成纹样,故叶脉纹应是工匠们无意中发现,后又有意识地加工制作。

图片

叶脉纹陶拍▲

原始先人有对树脉、叶脉的崇拜,叶脉纹饰繁衍生命的象征。临淄地区出土瓦当上亦常见叶脉纹,这是一种吉祥的纹样。

图片

弦纹陶拍▲

弦纹最早出现在砖瓦或井圈内壁,是人类由洞穴居住到半地穴居住的作证。或称同心圆陶拍,纹样似水中投石激起的层层波纹。

图片

弦纹陶拍▲

弦纹陶拍多出土临淄故城西邵家圈、西石桥制陶作坊遗址,年代为春秋至汉。

图片

格纹陶拍▲

这些格纹多压印在陶盆腹部,横竖交错,类似竹签乱划,无规律可寻,其艺术手法多用写实。临淄地区出现的格纹陶拍,跨越历史时期最长,从龙山文化时期一直延续到汉代。

图片

图片

布纹陶拍▲

亦称麻布纹,最早出现于大汶口文化晚期或龙山文化时期陶器的底部,原始先民制作陶器时,陶器处于半干湿状态,人们将陶坯放在麻布上晾干,陶器底部就出现了麻布纹饰,后来工匠有意识地应用在制陶中。

图片

绳纹陶拍▲

临淄故城制陶作坊周围出土的带纹饰陶拍中数量较多的一种,其年代从商周时期一直延续到秦汉,时间跨度较长,可见它是齐国制陶常用的工具之一。

图片

特殊的陶拍▲

特殊的陶拍在拍扭造型罕有重复,有的似虎形、鱼形、青蛙形、怪兽形,有的似花形、耳形、鞋形、船形,有的如鹰击长空,有的如捕鱼网状。这些特殊陶拍为我们展示了先人丰富的想象力和艺术创造力。

这些陶拍风格简率,注重实用,也从侧面印证了齐地制陶技术及齐人审美理念的演变。


更多精彩请期待山东博物之旅图片



通票订购方式

图片

《2018年北京博物馆通票》

全市全年统一零售价120元! 

线上订购:点击左下角“阅读原文”链接官方微店,也可以通过“北京博物馆通票”淘宝店购买。

线下订购:北京各大邮政支局、西单北京图书大厦、中关村图书大厦、部分参加通票的博物馆。

订购热线: 010-62213256; 62213275; 62223793

团购热线(送票上门): 82986620; 13691219082; 15611376572


图片

《2018年北京博物馆通票》

开始订购啦!

2018年北京博物馆通票介绍

2018年北京博物馆通票优惠目录

2018年博睿讲堂、博物馆参访团活动报名指南

2018年北京博物馆通票的正确打开方式

拥有2018年北京博物馆通票的十大理由

北京博物馆通票带你看不一样的北京

2017年北京博物馆通票参访团活动汇总

2017年博睿讲堂回顾

图片

图片

图片

点击“阅读原文”直达微店购买通票

继续滑动看下一个
北京博物馆通票
向上滑动看下一个